被譽為「臺灣現代教育行政學之父」的黃昆輝教授,今天(8日)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舉行《桃李滿門 澤被社稷》新書發表暨九十壽慶。立法院前院長王金平、前教育部長吳清基、潘文忠、雲林縣長張麗善及臺師大校長吳正己等二百多位政學界嘉賓齊聚祝賀,共同響應教育大愛的精神,場面隆重溫馨。
前教育部長吳清基在致詞時表示,黃昆輝教授出身雲林土庫農家,白手起家赴美攻讀教育學博士返國後,首度將「現代教育行政學」與「系統理論」引入臺灣,奠定教育行政現代化基礎。他歷任臺北市教育局長、臺灣省教育廳長、內政部長及行政院政務委員等職。在任臺北市教育局長時創設家長教學參觀日、教師研習中心與課後輔導制度,並取消教師考績「不得過半」的限制,以激勵取代懲罰,重建教師士氣。
吳清基前部長讚譽,黃教授一生以制度建立信任、以士氣凝聚專業,是以人為本的教育改革者,為臺灣教育行政留下深遠典範。
前教育部長潘文忠指出,早年在師大攻讀教育研究所時,曾修習黃昆輝教授的教育行政學課程,深受啟發。他指出,黃教授將現代教育行政理論引入臺灣,結合理論與實務,為教育行政奠定現代化基礎,更以「外圓內方」的處世哲學影響許多後輩教育人。潘文忠前部長回憶,黃昆輝教授不僅以學術見長,更以行動展現教育家的誠懇與智慧,在歷任內政部、陸委會等關鍵職務期間,展現跨領域的遠見與治理能力。同時也肯定黃昆輝教授創立教育基金會以來,持續關注教育政策發展,堪為教育界典範。
黃昆輝教授致詞時,回顧一路受國家公費栽培,始終以回饋社會為志;並強調「教育愛」的發揚,不是寵愛、溺愛或偏愛,而是一視同仁的發掘每一位學生的多元潛能,每個人都具有貢獻社會的資質,能力大者兼善天下,能力小者也能獨善其身,每個人都有各自的才能。
他並指出「教育要從尊師重道做起」,教師需以熱情與信念為本,真正貼近每一位學生,發掘其潛能,而非流於表面關懷;談及過往改革,他指出當年推動教師待遇與制度調整,旨在提升尊嚴與士氣,讓政策最終回到學生受益。他也肯定基金會多年來以嚴謹治理推動研究、獎助與表揚典範教師,未向政府申請經費,期盼以「大愛」凝聚社會對教育的支持,並讓制度服務於人,而非成為壓力的來源。
高齡九十的黃昆輝教授仍持續推動教育公益,2016年創立教育基金會,設立「寶佳教育大愛獎」與獎學金,長期舉辦教育論壇與民調。近年並獲星雲公益信託教育基金會「終身教育奉獻獎」肯定。他以一生實踐教育理想,為臺灣教育行政留下深刻啟示——「教育制度可以更新,但教育的人心不能失溫。」